• 沙区农民的财富靠啥增值?(民生林业 富民惠民)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纪实
  • 发布时间:2015-01-27
    文档来源:
  •     “我家种了10亩丑梨,刨除园子里的所有开销,每年纯利润有4万多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果农达丽玛提起自家果园,有掩饰不住的欣喜与自豪。

      在巴彦淖尔,随着各级政府对经济林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正涌现越来越多像达丽玛一样的果农。

      “红玛瑙、黑珍珠、沙漠人参和丑梨。”巴彦淖尔市林业局局长刘志勇说的,其实是枸杞、酿酒葡萄、肉苁蓉和苹果梨。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呈现规模化、多元化、特色化、综合型的发展趋势,各类产业基地达245万亩,使全市农牧民人均年增收超过500元。

      枸杞,点燃强市富民的星火

      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是内蒙古自治区枸杞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每年秋季,这里6万亩红彤彤的枸杞果煞是喜人。

      先锋镇种植枸杞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全镇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近3亿元,农民年收入的60%来自枸杞。

      站在先锋镇境内110国道边一处枸杞基地里,刘志勇介绍说:“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形成乌拉特前旗先锋镇、五原县隆兴昌镇和杭锦后旗沙海镇三大枸杞种植基地,总面积7.71万亩,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有4000余户农民靠枸杞发家致富,平均每户年收入6万余元。”

      一颗颗红色的果实如同强市富民的星星之火。为改良枸杞品种,巴彦淖尔市加大自主培育力度,培育出颗粒大、含糖多、产量高的枸杞新品种“蒙杞一号”“蒙杞二号”。乌拉特前旗华融扶祥枸杞合作社与内蒙古大学合作研制出了生物药剂,防治枸杞蚜虫,改变了以往依赖化学药品防治枸杞病虫害的局面。“扶祥”牌枸杞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每公斤售价达80元。

      酿酒葡萄,变沙害为沙利

      乌兰布和沙漠伸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426.9万亩,占磴口县土地总面积的68.3%。磴口县委、县政府却将沙害变成了沙利——他们利用沙漠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发展酿酒葡萄。

      从2013年起,乌兰布和防沙治沙局特聘西北农林大学葡萄学院专家,定期对沙区所有的葡萄种植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目前,沙区葡萄产量颇丰,16家酿酒葡萄企业中已有4家的酒庄建设通过了审批;2014年,新建了2个葡萄对比园,引进46个葡萄品种进行对比选优。

      巴彦淖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对符合补贴标准的葡萄种植和育苗单位,每亩一次性补贴500元和1000元。“葡萄产业投入大、见效慢,政府给企业的补贴大大增强了我们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巴彦淖尔市尧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祁万财说。

      肉苁蓉,朝阳产业初具规模

      自2002年在乌兰布和沙区梭梭接种肉苁蓉成功以来,巴彦淖尔市已人工种植梭梭35万亩,接种肉苁蓉7.98万亩,年产量200余吨,产值达5000万元。

      随着产量和产值的逐年攀升,巴彦淖尔市逐渐形成了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到终端会员等资源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营平台,构建了产、学、研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51家肉苁蓉种植、生产企业分别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院校合作,实施了2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肉苁蓉种子营养块、肉苁蓉种植机械等11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全市已有“王爷地”“北国荣”“漠元”和“游牧一族”4个注册商标。

      按照巴彦淖尔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肉苁蓉基地将发展至40万亩,形成全国最大的肉苁蓉产业基地。

      丑梨,带给果农致富美好前景

      “是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好收益,”达丽玛说,“我们种果树由旗林业局给补贴,每亩300元。我家今年种了10亩丑梨,得到3000元补贴,相当于买果树苗的钱了。”

      巴彦淖尔市林业局副局长乔建荣介绍说,目前,全市共有3.18万亩小杂果基地,其中,丑梨面积有1.95万亩;2014年,又引进榛子、李子和红枣等品种,果品种类日益丰富。

      在丑梨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带动下,巴彦淖尔市农家乐、采摘园等森林旅游业态也逐渐兴起。不久前,乔建荣带队对全市林业产业进行了摸底调研,结果显示,全市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企业有10家,年产值4493万元,从业人员1000余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能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