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血铸就浩瀚林海 青春诠释生命价值——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四十年森林防火历程
  • 发布时间:2015-04-01
    文档来源:
  •   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与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之间,镶嵌着一颗美丽的翡翠明珠——“樟子松的故乡”红花尔基。绵延120公里的樟子松林带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点缀着呼伦贝尔南部这片神奇土地,它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保护着呼伦贝尔原生态环境安全。

      红花尔基林业局经营着这片生长在沙地上的樟子松林,是亚洲唯一、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母树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指定的种子林基地,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区、国家重点防火林区。施业区总面积达59.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74%,樟子松纯林面积10万公顷。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两季风大、干燥;林区腐殖层厚;樟子松的材质干燥、富含油脂;地下金属矿藏丰富易引发干雷爆;林下资源丰富,进入林区从事副业生产人员众多等多种因素,造成森林防扑火工作任务极重。1980年至2014年施业区内共发生森林火灾85起,蒙古国过境火9起,累计过火面积达206689.25公顷。因此,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在森林火灾预防、火因调查、火案查处等方面承担了巨大的工作量。

      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前身是1975年成立红花尔基林业局保卫科,1988年6月成立红花尔基林业派出所;1996年,更名为红花尔基林业公安分局;2009年更名为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几十年的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一直作为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的基本工作任务

      每年春秋两季防火期内,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都要对辖区开展“三清”,防火知识宣传和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必须做到“横向到、纵向到”。充分利用广播、传单、宣讲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防火知识宣传。凭借着多年的工作实践、详实的辖区“三情”基础情况和良好的“传、帮、带”工作作风,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民警个个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工作基础和丰富的防火工作经验。辖区内的“外来人”,会第一时间受到森林公安机关的林猎政和防火知识宣传教育。在不同的林下资源采集时节,所有重点道路、重点地区都会有民警进行实时实地的监控和宣传。野外生产生活作业点的防火宣传和隐患排查即是防火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民警在开展“三清”工作时,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二十天吃住在野外,有时为了到达一个野外生产点就要走上一整天的路。白天的酷热、夜间的寒冷、沼泽地的冰水、长途跋涉的劳累让民警们练出了铁一样的意志,同时也大多落下了失眠、风湿等职业病,但他们没有退缩的,抓上一把药止住病痛再次出发。就这样,森林公安民警做到了辖区防火宣传和隐患排查“无盲区、无死角、不落一点、不落一人”的标准。

      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关键,火因调查和火案查办也是森林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加强内部管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火因调查机制——

      各派出所、宣传巡查组野外出警时,必须携带全套的火灾现场勘查装备,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接受调遣;局机关装备三个梯队的火因调查组,随时可以全员全装备出发;后勤、通讯保障部门处于24小时临战状态;进入高火险期取消全部休假。良好的机制保障了警力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有效开展火因调查工作。自1980年以来辖区内发生的大小85起森林火灾基本全部查明了起火原因——雷击火41起、人为火40起、输变电高压线起火4起,外蒙烧至我境火9起。起诉追究刑事责任4人,行政拘留20余人,行政罚款68人,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及时查明起火原因、依法处理火灾责任人,不仅为分析防火工作形势提供了客观依据,也进一步起到了宣传和振慑作用。

      维持火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时森林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4.16”蒙古过境火,2006年“5.16”雷击火都危及到了居民区的安全。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组织危险区的人民群众有序撤离,人民群众到达安全区后,民警们对撤离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治安巡护,保障了撤离区未发生过一起盗抢案事件。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森林公安民警无私的奉献和不为人知的坚忍——迎火而上,调查火因;转移群众,置自身安危于不顾;昼夜兼程,连续战斗、排查隐患;茫茫火海,寻找线索。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万倾樟子松林海的平安。

      时光逡巡而去,樟子松林海记录着森林公安这支队伍曾经的守护与付出,也见证着森林公安民警的艰辛与收获。面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老任务、新形势,红花尔基森林公安局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豪迈的步伐,牢记使命、继承传统,继续为樟子松林区的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案查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员:任蒙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