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存货对营运资金影响
计算公式:存货变动额 ÷ 营运资金变动额 × 100%
分析目的:识别库存变化对营运资金波动的贡献度。
二、存货结构分析
知道库存“长什么样”。 这个维度告诉你库存是否健康
1、原材料存货占比
计算公式:原材料存货 / 总存货 × 100%
分析目的:评估采购策略合理性(过高可能囤货,过低可能短缺)。
2、在产品存货占比
计算公式:在产品存货 / 总存货 × 100%
分析目的:结合生产周期分析生产效率,识别生产瓶颈。
3、产成品存货占比
计算公式:产成品存货 / 总存货 × 100%
分析目的:评估市场需求匹配度,调整销售策略。
4、周转材料存货占比
计算公式: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 总存货 × 100%
分析目的:控制辅助材料成本,减少浪费。
5. 品类/品牌/单品库存占比
分析方法:分层统计各品类、品牌、Top N 单品库存权重
分析目的:识别结构集中度与潜在结构性风险。
6、关键SKU集中度
计算公式:Top N SKU库存金额 ÷ 总库存金额 × 100%
分析目的:监控“头部SKU依赖”,预判单点风险。
7、仓库库存分布
计算公式:各仓库库存金额(或数量)÷ 总库存 × 100%
分析目的:评估跨仓布货是否均衡,优化调拨策略与履约时效。
8、ABC分类(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按金额贡献度分A/B/C类,A类重点监控、C类简化管理
分析目的:聚焦高价值物料,提升管理投入产出比。
9、XYZ分类(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按需求波动分X/Y/Z类,X稳定、Z不规则
分析目的:为补货策略与安全库存设定提供依据。
10、ABC-XYZ组合(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将金额权重与波动性交叉分层
分析目的:制定差异化策略(如AX严控、CZ弹性宽松)。
三、存货周转效率
库存动起来才有价值。周转效率高的库存意味着企业资金流动快、仓储压力小,也能更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1、存货周转率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
分析目的:衡量存货变现速度,行业对比评估运营效率。
2、存货周转天数
计算公式:365天 / 存货周转率
分析目的:直观反映存货滞留时间,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
3、存货周转率变动趋势
分析方法:近3年周转率变化,结合销售增长分析库存积压风险。
4、存货与供应链效率关系
分析方法:对比周转天数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协同效率。
5. 动销率
计算公式:有销量SKU数 ÷ 总SKU数 × 100%
分析目的:量化“活跃商品”比例,识别低动销区。
6、平均库存持有天数(SKU层)
计算公式:各SKU(期末库存 ÷ 日均销量)取加权平均
分析目的:在SKU维度识别慢动品,辅助定向清理。
7、库存更新率
计算公式:本期新入库SKU数 ÷ 期末在库SKU数 × 100%
分析目的:评估商品池更新活跃度,防止“老库老货”。
8、进销存匹配度
计算公式:同期采购量 ÷ 销售量(可辅以库存变化解释)
分析目的:检验采购节奏是否与销售节奏同步,避免“买多用少”。
9、订单覆盖天数
计算公式:期末库存 ÷ 近30天日均销量
分析目的:判断现有库存能支撑的销售天数,指导补货节奏。
四、存货跌价与成本分析
货物值多少钱,能卖多少钱,这一点必须清楚。库存可能因为过期、价格下跌或技术淘汰而贬值,也可能生产成本高于标准成本。
1、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
分析方法:检查计提比例是否充分(如过期、市价下跌存货)。
2、存货价值变动原因
分析维度:价格波动(原材料涨价)、技术淘汰、市场需求变化。
3、存货与成本关系
计算公式:(标准成本 -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 100%
分析目的:控制生产成本,减少浪费。
4. 呆滞库存比例
计算公式:超过N天未动用的库存 ÷ 总库存 × 100%
分析目的:识别潜在报废与折价风险。
5、库存周转收益率
计算公式:毛利 ÷ 平均库存 × 100%
分析目的:衡量库存占用带来的收益效率。
6、可变现净值测试(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逐类对比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分析目的:验证跌价计提的必要性与充分性。
7、成本差异拆解(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将成本偏差分解为价格差、用量差、效率差
分析目的:定位成本失控来源,闭环改进。
五、存货积压分析
找出“长期滞留”的货,分析它为什么积压
1、存货积压对资金占用影响
计算公式:积压存货金额 × 资金成本率(如8%)
分析目的:量化资金效率损失,推动库存清理。
2、存货积压与市场需求匹配性
分析方法:结合销售数据、市场调研判断积压原因(如销售预测偏差、产品过时)。
3、存货积压处理策略
分析维度:促销、折价销售、报废或再利用方案的可行性。
4、 库龄结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0–90天、91–180天、>180天分层统计
分析目的:快速定位高风险库龄段,加速处置。
5、高风险库存占比
计算公式:(滞销 + 过期 + 低周转库存)÷ 总库存 × 100%
分析目的:衡量潜在损失规模,设置处置优先级。
6、积压处理周期
计算公式:从识别为积压到完成处置的平均天数
分析目的:评估清理效率,推动流程优化。
六、存货短缺分析
短缺分析看库存是否满足生产和销售需求,是否影响订单履约和客户满意度。
1、存货短缺对生产影响
计算公式:停工待料次数 × 停工时长 × 单位时间损失金额
分析目的:评估缺货成本,优化安全库存。
2、存货短缺与供应链稳定性
分析方法:分析短缺是否因供应商交付问题、运输延误或计划不准确。
3、存货短缺预防措施
分析维度:安全库存水平、供应商备选方案、采购周期优化。
4、缺货率
计算公式:缺货SKU数 ÷ 总SKU数 × 100%
分析目的:度量缺货广度,作为服务水平的反向指标。
5、热销SKU缺货率
计算公式:缺货热销SKU数 ÷ 热销SKU总数 × 100%
分析目的:聚焦关键SKU的供给稳定性,避免高损失点。
6、安全库存覆盖天数
计算公式:安全库存 ÷ 日均销量
分析目的:检验安全库存是否设得足够且不过量。
7、订单满足率(Fill Rate)
计算公式:按时且完整出货的订单数 ÷ 总订单数 × 100%
分析目的:综合评估履约表现与客户体验。
8、缺货损失率
计算公式:缺货损失额 ÷ 销售额 × 100%
分析目的:以营业影响量化缺货的经营代价。
七、库存优化与预警
把前面的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提前提醒哪些SKU需要补货,哪些库存可能超量。
1、平均消耗量法(定时补货法)
公式:安全库存 = 平均消耗量 × n 库存预警线 = 安全库存 - 当前库存量
分析目的:适合销售稳定的产品,通过“过去销量 + 安全库存”来判断是否需要补货。
2、最大库存法
公式:库存预警线 = 最大库存量 - 当前库存量
分析目的:适用于仓储容量有限的情况,防止库存超过仓库承载能力。
3、动态预警值法(基于可售天数)
公式:库存下限 = 最少可售天数 × 近期日均销量
分析目的:适合销售波动较大的产品,根据销售速度动态调整库存预警。
4、供应周期法(消费均衡法)
公式:安全库存 = 平均消耗量 × 最长供货周期 库存预警线 = 安全库存 - 当前库存量
分析目的:考虑供应商交货周期,保证在补货到货前不出现断供。
5、按需预测法
公式:库存预警线 = 预测需求量 - 当前库存量
分析目的:结合历史销量、趋势和促销/季节性,提前布局补货。
使用九数云构建一套完整的库存预警体系,从多源取数-数据关联清洗-库存可视化-自动化预警通知,实现一屏看清库存情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